火范文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病理概论及各论

病理概论及各论

书名。恽铁樵撰于1928年。此书概论部分以中医辨证论治为基础,从脏腑经脉病变阐明各类病证的病理和用药。各论部分阐述伤风胃咳肺痨等九种病证的病因病候、诊断与治法。全书引用了较多的西医病理知识,在当时汇通中西医学术上起一定作用,但也杂有牵强附会的观点。本书为《药盦医学丛书》的一种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悬壶

    旧时行医的代称。《后汉书·费长房传》:“市中有老翁卖药,悬一壶于肆头。”后世遂有将行医称为悬壶者。

  • 郑明甫

    【介绍】:见郑汝炜条。

  • 卷法

    推拿手法名。出《灵枢·刺节真邪》。即捏法。《灵枢·刺节真邪》:“大热遍身,狂而妄见、妄闻、妄言,视足阳明及大络取之,虚者补之,血而实者泻之,因其偃卧,居其头前,以两手四指挟按颈动脉,久持之,卷而切推,

  • 胎前动红

    病证名。指胎动不安,阴道流血。《女科秘要》卷二:“此因失跌动伤,恶血破来,如水流水止,急用胶艾汤,以止其血;再服安胎散(阿胶、人参、茯苓、当归、生地、川芎、甘草、小茴、八角茴)以护其胎。然此症孕妇形盛

  • 痼发

    病名。出《卫济宝书》卷上。为痈疽五发之一。因感受四时不正之厉气而生。发于手、足、掌心,或腰、腿、臀下伸缩动处(关节部位)。症见漫肿无头,色淡红,疼如痛风,憎寒发热,四肢沉重,烦渴等。初起宜万灵丹发汗解

  • 湿痰流注

    流注病的一种。见《外科枢要》卷二。因脾虚气弱、湿痰内阻,复感邪毒,流溢于营卫肌肉之间所致。《疡医大全》卷二十九:“湿痰流注初起肿痛无头,皮色不变,久而不治,则发热作脓。”溃后脓液稀白,脓尽渐愈。治疗:

  • 抽筋痧

    痧证之一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痧胀源流》:“抽筋痧,两足筋抽疼甚,忽一身青筋胀起如筋粗。”宜放毒血,治宜丁香阿魏丸等。参见痧条。

  • 五补丸

    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卷五方。地骨皮、茯苓(去皮)、牛膝(酒浸)、熟地黄、人参各一两。为末,炼蜜为丸,梧桐子大,每服三十丸,空腹温酒送下。功能补诸虚,安五脏,坚骨髓,养精神。治五脏虚损。

  • 李文来

    【生卒】:十七世纪【介绍】:清代医家。字昌期。安徽婺源(今属江西)人。精于医术,与汪昂同时并稍晚,曾把汪昂所著《医方集解》、《本草备要》二书分类排纂,撮要合编,并补充部分伤寒、杂证,末附汪昂所作《三焦

  • 三阳之络

    指足太阳膀胱经的络穴——飞扬穴。《灵枢·寒热病》:“不得汗,取三阳之络,以补手太阴。”马莳注:“如不得汗,当取足太阳膀胱经之络穴飞扬以泻之。盖太阳为三阳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