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范文>历史百科>四库百科>孟子外书

孟子外书

① 四卷。附一卷。汉赵岐的《孟子注》题辞中说,孟轲自撰法度之言,著书七篇,与《史记》同。又有外书四篇:《性善辨》、《文说》、《孝经》、《为政》。而《艺文志》则说,《孟子》十一篇,并为外书。旧本有四家注,杨雄、韩愈、李翱与熙时子。是书大兴金绍纶校刊后,多暖渊、胡震亨二跋。另绍纶序中称,其受业于丁小山先生。先生得《周易·昌太史家》、《卢抱经》,先生亟称之,共相订正,欲广为流传。自汉以来,传记征引外书的不少,晋有綦母邃注《孟子》九卷,并注外书,今熙时子论中还引有四条。汉刘熙撰《孟子注》七卷,唐丁公著撰《孟子手音》一卷,此二书久佚,熙时子注中各引其一条。绍纶每句下附有案语,多所引证。又就《史记》、《后汉书注》等所引,而今书已失佚者另作一卷,附于其后。暖渊乃朱子门人,籍贯四川涪州,故序自署为涪翁。绍纶未及考出。该书刊于嘉庆二十三年(1817)。同时崇明人彦士作《孟子外书集证》。② 一卷。逸文一卷。清孟经国编辑。经国乃浙江会稽人,历充院道幕职。是书第四篇为正文,较他本多八章,他篇也间有异文。录熙时子注,而不标明,或删去,不说所据何本。据林春溥《孟子外书补证》后附经国答书,说得之梁苑老人,言家传此稿二十余世。其事甚奇。逸文则经国手辑,共五十九条,搜采很博,间附案语。书首有韩克均序,又有吴荣光、恒豫二序,则为经国所编辑。该书有道光十一年(1831)刊《闲道集》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道德真经传

    ①四卷。宋司马光(见《资治通鉴》)撰。《道德真经传》又称《道德真经论》、《道德论述要》、《老子道德论述要》。汉晋以来,研究《老子》的学者聚讼纷争,其争论焦点之一就是道德是否一体。一派主张道德分见,陆德

  • 春秋说

    三十卷。洪咨夔(1176-1236)撰。洪咨夔字舜俞,于潜(今浙江临安)人,宋代文学家、经学家。嘉定进士,历官端明殿学士,刑部尚书,宋理宗初,洪氏为考功员外郎,因忤权臣史弥远,又言李全必为国患,乃被罢

  • 约言

    一名《西原约言》。明薛蕙(详见《西原遗书》条)撰。薛蕙退居西原以后,学养生家之言,后又读《中庸》喜、怒、哀、乐之未发句,自称有所得,因而撰成此书。全书分为九篇,即天道篇、性情篇、潜龙篇、时习篇、君道篇

  • 莘县志

    ①八卷。清刘萧纂修。刘萧字功人,浙江会稽(今绍兴)人,拔贡出身,康熙四十九年(1710)任莘县知县。刘萧掌莘县后,见邑志自康熙十一年知县刘维桢重修后,又四十余年未修。前志乃奉檄所纂,仓卒成志,简略舛误

  • 三礼目录

    无卷数 汉郑玄(详见《周礼郑氏音》辞条撰,清王谟辑。《后汉书·郑玄传》称郑注书及著书凡百余万言,独不及《三礼目录》;《隋书·经籍志》始载郑玄撰《三礼目录》一卷,注云:“梁有陶弘景注一卷,亡”;又陆德明

  • 光绪余杭县志稿

    不分卷。褚成博纂。此志无序目,是一篇未完成之志。考其职官表,开始于嘉庆年间纂修,选举表终于光绪二十九年(1903),此稿当在嘉庆、光绪之间。上接嘉庆志,各门有所增补,后半部重新撰写,选材精当,序列井然

  • 德阳县志续编

    十卷首一卷末一卷,清钮传善修,李炳灵、杨藻纂。钮传善,曾任德阳县知县。李炳灵,教谕。杨藻,邑人,拔贡。此篇盖续裴志补记六十余年之事迹,门类一仍其旧,卷帙减于旧志二卷。《德阳县志续编》光绪三十一年(19

  • 周易颂

    二卷。明方时化撰。该书是方氏《易》学的第二种。上下卷各有九十“颂”,前后泛言象数,中间除个别两卦共一颂外,大都每卦一颂。颂的内容仍不脱佛家宗旨,书之体例则欲仿焦氏《易林》。《四库全书总目》据江苏周厚堉

  • 论语小言

    一卷。清俞樾(详见《论语郑义》)撰。樾著有《论语郑义》、《续论语骈枝》。是书杂引古今事语,以证《论语》。其体例与《韩诗外传》相似。因其非说经之大道,故名小言。虽是小道,其说也颇有意义。该书有《春在堂全

  • 雅尚斋诗草二集

    二卷。明高濂(约1573年前后在世)撰。高濂,字深甫,号瑞南,浙江仁和(今杭州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其诗先有初集,但未有见。此为二集。前有万历九年(1581)自序,称其诗得乎自然以悦性情,故往往称心而出,